12岁男性,主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,学习成绩下降。形体偏胖,两目有神,多言善动。舌质偏红,舌苔薄黄,脉弦滑。少腹硬满,小便自利,大便秘结。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未明确,证型属瘀血阻滞,病因病机为瘀血内停。
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善动便秘瘀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未提及,主诉为吐泻、昏睡、露睛、手足瘛疭、身冷。中医病名为慢惊,证型为脾胃虚寒、脾肾俱虚。病因病机为吐泻致脾胃虚损,复以利下之法伤正,致虚寒内生。望诊见身冷、露睛,闻诊未提及,问诊见吐泻、不语,切诊见脉象未提及。
慢惊风脾胃虚寒脾肾俱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43岁。口中生疮,阴部、肛门生疮,咽痛咽红,口干,肛痔。病程未明确。湿热狐惑。舌薄黄,脉数。
口中生疮阴部生疮湿热内蕴咽痛咽红
查看详情 →
72岁男性,主诉精神不振、昏昏欲睡,病程1个月。原发性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症史。嗜睡、神疲懒言、动则自汗、畏寒喜暖、手足欠温、腰膝酸软、小便清长、大便溏泄。舌质淡体胖,苔白滑,脉沉细无力。证型为脾肾阳虚。
嗜睡神疲懒言动则自汗畏寒喜暖
查看详情 →
女,50岁。头痛、不寐。病程30余年,头痛每于阴雨天前发作,受风着凉必发,伴恶心呕吐、全身冷汗、四肢冰冷。刻诊头痛剧烈,以巅顶为主,恶心呕吐,大便稀溏,晨起口苦。舌红偏胖,苔白薄腻。脉沉弦细数。中医诊断:不寐、头痛。证属风邪上扰,阴寒犯胃,胃气不降,少阳不和。
顽固性头痛风邪上扰阴寒犯胃胃气不降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素属阴虚有热之体。经停三个月,邪净胃开,六脉弦大,稍有数意。中医病名属月经病,证型为阴虚内热,病因病机为阴虚有热,暑邪伤正。望诊未提,闻诊未提,问诊提及经停、暑邪病史、胃开、脉象。切诊示六脉弦大,稍有数意。
经停阴虚内热脉弦大数月经病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2岁,女性。主要症状为胸闷、气短,早搏频繁,精神不振。病程较长,1973年4月高热后发病。中医诊断为心气、心阴不足。舌象脉沉细、结代,苔薄黄。脉象沉细、结代,后转为细数。舌苔薄。
心肌炎心气不足心阴不足余热未清
查看详情 →
产妇七日子不下,百治不效。难产。儿已出胞,一手误执母肠不能脱。面色、舌象未提及。声音、气味未提及。症状描述包括子不下、肠胃微痛。脉象未提及。
难产胎儿滞产宫缩
查看详情 →
患者脉甚弱,腹中积块,停饮作痛,水声漉漉,小便短少。脉弱,腹中积块,停饮作痛,水声漉漉,小便短少。脉象弱,腹中积块,停饮作痛,水声漉漉,小便短少。病程数年。病因病机为停饮作痛,水湿内停,气化失常。
腹中积块停饮作痛水声漉漉小便短少
查看详情 →
男,60岁,冠心病史10年,胸闷、气短乏力,脉细结代。气阴亏虚,血脉不和。心率80次/分,心律不齐,每分钟早搏6次,血压160/100mmHg,心电图示窦性心律,房性早搏。
冠心病气阴亏虚血脉不和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9岁。入暮发热4天,伴憎寒头痛,脘腹胀闷,恶心纳呆,便干口渴,尿黄。体温38.7℃。诊断为肠伤寒初期,湿热内阻膜原,渐见化热归里。舌红,苔薄黄干,脉濡数。二诊见大便溏下,微汗出,寒热俱退,头痛缓解,腹微疼,略有恶心,口干纳呆。三诊见身热未作,肢怠,纳呆,大便溏薄。
肠伤寒湿热内阻热邪入里舌红
查看详情 →
男,54岁,反复大便日七八行,泄后痛减,挟有粘液,溃疡性结肠炎,舌质略红、苔薄腻,右脉缓,左关弦,肝气郁结,脾失运化,肝强脾弱,肝邪乘脾,脾阳虚弱,舌质红,左关弦,右脉缓
溃疡性结肠炎肝气郁结脾阳虚弱寒热错杂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男性,主诉恶寒发热、鼻鸣、咳嗽,体温波动在38.6℃~39.6℃。身热不扬,昼轻暮剧,夜寐不安,但头汗出,胸胁痞满,渴不欲饮,纳差,肠鸣矢气,大便溏,身重肢怠,微咳。舌苔薄腻,舌尖边红呈三角形,脉象濡数。
肠伤寒湿温身热不扬胸胁痞满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8岁。主诉为咳嗽,病程数日。中医病名为过敏性咳嗽,证型为卫气不和。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,卫气不和。望诊见舌淡苔薄白,闻诊无特殊,问诊见咳嗽剧烈,遇药味刺激加重,有白痰,汗出多,切诊见脉略浮。
过敏性咳嗽卫气不和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37岁。主要症状为上下肢麻木冰冷,尤以下肢脚心为甚,不知痛痒,饮食减少,体重下降。病程一年,初因外伤引发,病情渐进性加重,下肢症状显著。脉细弦而缓。舌象未提及,面色未提及,声音气味未提及,病史包括外伤及长期不愈。中医病名为周围神经炎,证型属阳气不足、肝经血脉不通。病因病机为阳气不足,肝经血脉不畅,肾阳虚,卫气虚。四诊信息包括脉细弦而缓,症状描述包括麻木冰冷、不知痛痒、胃纳差、疲倦嗜睡、大便异常。
周围神经炎阳气不足肝经血瘀肾阳虚衰
查看详情 →
患者30岁,男性。主诉咳嗽1个月,近4天复感风寒,咳嗽加剧,早晚明显,吐白黏痰,恶寒少汗,胸中满闷,口干。舌质红,苔边白中黄滑较厚,脉浮滑数。辨证为肺郁痰热,复感风寒。
咳嗽痰热伏肺风寒外袭肺气壅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男性,26岁。反复心悸、胸闷1年余,加重3天。心慌不适,心跳有停搏感,疲劳后易发作,午后、傍晚时发作较频,休息后稍稳定,伴胸闷不舒,口干乏力,大便偏溏。舌质偏黯,苔澹黄薄腻。脉参伍不调。中医诊断为心律失常一室性期前收缩。辨证为阴阳失调,气阴两虚,心神失宁。
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心神失宁阴阳失调
查看详情 →
患儿7岁,主诉神志呆钝,独语,学习困难,手抖,面色苍黄,动辄多汗,大便干,小溲夜遗。脉濡细弱,舌苔澹润。诊断心神受损,表阳久虚。
难产心神受损表阳久虚手抖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女性。主诉少腹胀满,小便频数。病程1月。中医病名蓄水证。证型气化失司。病因病机膀胱蓄水,影响气化。舌淡,苔薄滑。脉细而缓。
蓄水证气化失司脾虚湿困
查看详情 →
吴某,41岁,夜寐入睡难,多梦惊醒,全身怕冷,遇寒肌肉发紧,活动后易出汗,胸闷咳痰,痰色灰中带黄,胃口差,腹气胀,大便日二次,粪质初干后稀,脉弦软,右脉偏大,舌淡润,脐上动悸明显,脉弦软,舌苔薄白,舌质稍红,寒热虚实错杂,痰热内扰,病在中焦。
胸满烦惊痰热内扰寒热虚实夹杂失眠多梦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