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40岁,男性。主诉脘腹胀满、消化迟滞、腹内振水音、全身倦怠无力、口燥咽干、两足寒冷。病程二年。中医病名脾胃虚寒。证型为寒湿阻中,阳不下达。望诊未提及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消化迟滞、口燥咽干、两足寒冷。切诊未提及。
脾胃虚寒寒湿阻中阳不下达胃寒足冷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女性,45岁。主诉右下腹包块2个月。中医诊断痿证,证属脾胃亏虚、精微不足。舌象未提及,脉象未提及。意识障碍,步态不稳,记忆力下降。头颅MRI示乳头体偏小,对称性内侧丘脑异常信号,增强扫描明显强化。血清丙酮酸升高。病程较长,术后出现韦尼克脑病。
痿证脾胃亏虚精微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24岁,女性。恶心呕吐5日,不欲饮食,食入即吐,进食酸味食品时呕吐稍轻。头晕思睡,周身倦怠无力。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,舌质澹红,苔薄白,脉滑。停经近两个月。中医诊断妊娠恶阻(胃虚气逆)。病机为脾胃虚弱,冲脉之气上逆,胃失和降。
脾胃虚弱妊娠恶阻脉滑停经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3岁,男性。胃脘胀痛反复发作近3个月,伴呕逆、反酸、口臭、气短乏力、纳差、恶寒、肠鸣、大便溏泄。舌质暗红,苔澹黄而腻,脉弦细。辨证为脾虚肝郁,湿热瘀阻。胃镜示糜烂性胃炎(中度)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食管炎。
胃痛脾虚肝郁湿热瘀阻反酸
查看详情 →
女,49岁,上腹部胀满伴泛酸3年余,加重半年。上腹部胀满、泛酸、嗳气、纳差、口干、口苦、口臭、大便偏干、脘中畏冷、心烦、失眠。舌偏红、苔白而厚,脉沉弦。痞满,证属痰瘀互结,胃失和降。
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气滞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汪某,27岁,已婚。月经期延后,量少,色暗澹,带下清稀,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面色晦黯,面部暗斑。中医病名:月经后期。证型:肾虚精亏。病因病机:素体肾气不足,房劳过度,损伤肾气。望诊:面色晦黯,面部暗斑。舌质澹,苔薄白。脉沉细。
不孕症肾气不足血虚冲任不足
查看详情 →
6岁男童,主诉感冒后低热时起时伏,形体消瘦,病程一年余。症状包括低热、口臭、渴不多饮、食欲欠佳、脘腹按之稍硬、倦怠乏力、寐时汗出、抽搐、小便频数、大便时溏时秘。舌苔薄,舌下廉泉胖肿,面色晦黄无华,鼻梁山根色青,脉细弱。中医诊断为脾虚失运。病因病机为脾虚失运,气阴亏损,痰热内蕴。
脾胃虚弱低热待查脾虚失运气阴两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6岁,男性。腹泻3年余,进食寒凉或饮酒后即出现腹泻,平素饮食后腹部隐痛,纳食欠佳,大便溏,1~3次/日。舌质红,苔薄白,脉沉。中医诊断为泄泻,辨证为脾虚湿滞。病因为过食生冷,病机为脾虚湿滞,水湿内盛。
泄泻脾虚湿滞饮食失节脾胃损伤
查看详情 →
陈某,男,35岁。主诉慢性肝炎2年余,两胁及胃脘部闷痛不舒,口干口苦。舌质偏红,苔两侧薄黄腻,脉弦略数。诊断为肝胆湿热,肝气不舒。二诊见口苦,肝区隐痛,夜寐不安,舌质偏红,苔薄黄腻,脉弦数。三诊见疲倦,胃脘胀闷,时口苦口干,舌质偏红,苔薄黄略腻,脉弦。四诊见身体疲乏,夜寐不安,肝区及胃脘时闷痛,口干,舌质澹红,苔薄微黄,脉弦。五诊见胃纳不馨,口干口澹,舌质澹红,苔薄微黄,脉弦。诊断包括湿热未尽,阴气受伤,气阴不足,湿热未除,脾胃虚弱,肝经湿滞。
脾胃虚弱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气阴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李某,女,58岁,主诉阴道下血,淋漓不断,血色澹红,夹有血块,腰背酸痛,汗出,心悸胸闷,饮食欠佳。舌体胖大,舌质澹红苔薄白边有齿痕,脉沉细无力。崩漏,证属脾气虚弱,气虚血溢。面色萎黄,舌澹黯苔微黄微厚,脉弦缓无力。目暗无神,血丝,晨起口干口苦,眼睛干涩。胸闷,身重乏力,气短,腹胀,纳呆,大便时干时溏。
崩漏脾气虚弱气虚血溢肝肾阴虚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4岁,女性。主诉胃胀3年余,反复发作。胃冷喜温喜按,口干喜热饮,嗳气,腰右侧疼痛,小腹压痛,夜尿2~3次,尿中伴有泡沫,面色白。现病史中提及纳眠可,大便可。辨证为肝郁气滞,胃失和降。望诊见面色白,舌红苔薄白或薄白腻,舌下静脉(++)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见胃胀、胃冷、口干、嗳气、腰痛、夜尿频、尿泡沫。切诊见脉弦或弦滑。
胃胀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口干
查看详情 →
患者主诉下腹部疼痛作胀阵发,痛甚有痞块起伏,腹部经脉攀拉抽紧,大便不正常,多为粒状,腹泻或便秘交替,经行时腹痛加重,病程二年,纳食减少,神疲乏力。舌苔薄白微腻,脉象濡细。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弱,湿热瘀滞,壅于络脉,交结肠道,致传导失常。四诊显示舌苔薄白微腻,脉象濡细。
脾胃虚弱湿热瘀滞传导失常络脉壅塞
查看详情 →
44岁男性,乏力、纳差、腹胀、尿黄、发热,病程约1年。黄疸、臌胀,脾胃虚弱、水湿内停、瘀毒内阻。面色灰暗,舌质暗红、舌边尖有瘀点,脉沉弦。TBil升高,DBil升高,ALT、AST轻度升高,AFP升高,乙型肝炎病史,肝硬化,腹水,脾大。
脾胃虚弱黄疸臌胀血瘀血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9岁,女性,主诉皮肤反复出现暗红色紫癜4年余。面色无华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滑。血小板减少,诊断为肌衄(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)。辨证为气血两虚兼血瘀证。望诊见面色无华,舌质淡,苔薄白。闻诊未见特殊。问诊见头晕乏力,易疲劳,饮食尚可,二便调。切诊见脉细滑。
血瘀证气血两虚头晕乏力面色无华
查看详情 →
女,58岁,反复胃痛10余年,再发加重2周。胃脘隐痛,纳食不香,大便不调,着凉即泻,夜寐一般,神疲乏力,口干、尿黄。舌质澹,苔白,脉象沉弦。中医病名胃痛,证型寒邪客胃证,病因病机寒邪侵袭胃腑,致胃阳受损,运化失常。望诊舌质澹,苔白;闻诊无特殊;问诊有胃痛、纳差、便溏、口干、尿黄;切诊脉象沉弦。
脾胃虚寒寒邪客胃证胃痛纳少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41岁,女性。主诉倦怠乏力半年。主要症状包括倦怠、乏力、纳差、眠差、手指麻木、月事提前量多。病程半年。中医病名虚劳。证型气血双虚。病因病机为脾虚气血生化无源,气血双虚,血虚心神失养。望诊舌澹,苔薄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有倦怠、乏力、纳差、眠差、手指麻木、月事异常。切诊脉沉。
虚劳气血双亏脾虚肾虚
查看详情 →
53岁男性,胃部疼痛连续发作,呃逆作酸,嘈杂饮食减少,头昏,四肢无力,全身消瘦,颜面苍白,眼睑无华,爪甲发白。脉沉细,舌质澹红,少苔。萎缩性胃炎(胃脘痛),脾胃虚弱,气血乏源,土壅木郁,寒热虚实夹杂。
脾胃虚寒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肝气郁结
查看详情 →
女性,34岁,纳差、泄泻10年,晨泄2次,渐消瘦,入伏后加重,每日3~5次,疲乏无力,指趾厥冷,舌白,脉弦紧,辨证为脾胃虚寒,肝郁气结,复诊见脉弦大紧,辨证暑邪外客,气阴两伤,再诊脉弦,症状基本缓解,偶尔胃脘微胀,舌白。
脾胃虚寒肝郁气结气阴两伤暑邪外客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8~75岁,性别男性48例,女性30例。主要症状包括倦怠乏力、腹胀纳少、胃脘冷痛、胃脘及两胁痛、口干苦、气短、头晕、便溏、舌澹胖、苔薄白或白腻、脉沉细或弦。中医病名包括胃溃疡、浅表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、十二指肠溃疡、十二指肠炎等。证型包括脾胃气虚、脾胃虚寒、肝胃不和、气阴两虚、脾虚湿蕴、脾失统摄。病因病机涉及脾虚、肝胃不和、湿热、虚寒等。望诊见舌澹胖、苔白或黄厚腻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腹胀、纳差、便溏、口干苦、心烦急。切诊见脉沉细、弦或滑。
脾胃虚寒脾虚肝胃不和气血不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1岁9个月,女性。主诉呕吐、纳差4天。主要症状包括餐后呕吐、恶心、纳差、无食欲、鼻塞、流清涕、睡眠欠安、大便干。体征包括精神略烦躁、腹部鼓音、脐周压痛。舌红、苔白厚、指纹滞。中医诊断为呕吐,辨证为外邪犯表,胃失和降。
呕吐外邪犯表胃失和降舌红
查看详情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