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52岁女性,反复腰背酸痛三年,伴四肢酸痛、痿软无力。舌质红、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。中医诊断为骨痿,证型为肾精虚兼气血虚证。病机为肾精亏虚,气血生化无力,筋骨失养。骨密度T值为-2.6SD,有子宫切除术后停经史。
骨痿肾精虚气血虚阴伤
查看详情 →
患者13岁,男性,体弱消瘦,食欲不振,面部皮疹1个月。面部蝶形红斑,肝脾肿大,血压140/100毫米汞柱,尿蛋白(+)~(+++),抗链“O”1:800。红斑性狼疮,肾功能损害,尿少。慢性病容,贫血外貌,下肢浮肿,两肺正常,心率120次/分,心尖区收缩期杂音,腹水征(+),尿红细胞7~10,尿蛋白(+++)。体温36.8℃,血压150/100毫米汞柱。
红斑性狼疮慢性肾衰尿毒症肾功能损害
查看详情 →
患者42岁,男性。胃脘胀痛,痛引腰背,心口痛,泛酸,形体消瘦,大便色暗黑。病程1周,1978年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,反复发作。脉沉弦。情志不遂,肝气郁结,横逆犯胃,寒邪侵袭,脾失健运,热伤胃络。辨证为脾胃虚弱,运化无力。
十二指肠溃疡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寒邪侵袭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岁3个月,性别女。发育迟缓,不能坐立,肌肉松软,头常向左右倾斜,两手举握无力,下肢软而不温,头发细软稀簿,智力迟钝,发语不清,神情不活泼,多汗。指纹澹红,舌澹红,苔薄白。中医诊断为五迟五软,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,肾气不充。
五迟五软肾气不充肾脾亏虚髓通于脑
查看详情 →
62岁男性,两胁胀痛,脘满纳减,神疲体倦,腹胀腹水,小便不利,四肢消瘦,面色黧黑,舌紫暗,脉弦滑。证型为气血耗损,毒邪留恋,情志郁结,肝失疏泄,络脉壅阻,脾肾受损,水湿内停。中医病名为膨胀、水,属肝硬化腹水。
肝硬化腹水肝失疏泄脾虚不运肾虚失气化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35岁,主诉恶寒、头晕痛、肢酸困软、四肢乏力、咳嗽有痰、心烦欲吐、胃纳不振,病程未明确。中医病名妊娠感冒,证型气血不足,病因病机为气血下汇胞宫以滋养胎元,卫阳不足,外邪乘虚而入。望诊舌质澹嫩,舌苔薄白。闻诊未提及。问诊包括咳嗽、咽喉痒感、咽干等。切诊脉浮滑数,后诊脉略数。
妊娠感冒气虚卫阳不足腠理不密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2岁,男性。主诉喘咳10年,反复发作,近因感冒发热致咳喘加剧。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合并感染,肺气肿。喘促憋气,胸中如窒,夜不得卧,咳嗽痰多,咯之不爽,晨咳剧,咯痰后胸闷暂缓,少劳则喘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。舌胖嫩边有齿痕,色澹红,苔白腻,脉细无力,眼睑虚浮,口唇微绀,桶状胸,双肺呼吸音弱,可闻散在哮鸣音。辨证为肺肾亏虚,痰浊阻肺。
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肾亏虚痰浊阻肺
查看详情 →
女,67岁,头晕20余年。眩晕突然加重,血压骤升,下肢萎软,不能行走,烦躁易怒,面色潮红,口干舌燥唇裂,眼布血丝,纳差,便秘,小便频数短赤,右侧肢体欲动不能。舌络红乏津,苔黄起芒刺,脉细数无力。中医诊断眩晕,证型阴虚阳亢,阴不涵阳,虚风内动。病因素体阴虚,经利尿后阴液更伤。
眩晕脑血栓形成阴虛陽亢虚风内动
查看详情 →
男性,40岁,发热、恶寒、咳嗽、胸痛、气短,泄泻、乏力、腰膝酸软、食少纳呆。面色萎黄,神态疲倦,语声低微,咳吐少量黄痰,气短明显,淋巴结肿大,舌质淡、尖红、苔白腻微黄,脉浮数而无力,体温38.8℃。发热(热毒蕴肺兼气虚)。
发热肺部感染气虚脾虚
查看详情 →
61岁男性,尿血1年,近半年加重。面色不华,气短懒言,饮食欠佳,面及双踝部浮肿,小便血红色带块、频数,劳累后更甚。舌质澹,苔薄白,脉弱。诊断为脾气虚不统血,血瘀则血不归经。
尿血脾气虚血瘀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62岁,女性。主诉胸闷痛阵作3年,加重1周。病程3年。中医诊断气阴两虚胸痹(病态窦综合征)。症状包括胸闷痛、气短、心悸、周身乏力、多梦头晕、纳差、夜寐欠安。舌质暗澹,苔薄白。脉沉迟。
胸痹气阴两虚脉迟心悸
查看详情 →
患者68岁,男性。反复心悸10年,双下肢水肿1年余。心悸动则加重,偶见咳嗽、咳痰,汗出、畏风,纳少,腹胀,大便或结或烂,小便短少,唇色稍紫,双下肢水肿至足背至小腿。舌淡略黯、苔薄白、中根略腻,脉虚无力,间杂结代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属心脾两虚,水气凌心。
心悸心脾两虚水气凌心脾虚
查看详情 →
女,46岁。主诉疲乏易倦,四肢无力,手足发凉,遇冷青紫,动则气急,腰膝酸软,关节疼痛,食纳减退,口眼干涩,吃干食困难,易患感冒,月经数月未行。面色无华,舌淡,舌尖稍红,少苔,脉细数。辨证为气阴两虚,内热灼津。舌质红少苔,脉沉细,双尺尤甚。症状包括口眼干燥、手足发凉、关节疼痛、月经不调、疲乏无力、口干咽燥、视物模糊、腰膝酸软、五心烦热。
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阴阳失调口眼干燥
查看详情 →
患者年龄25岁,女性。主诉孕7月余,双下肢浮肿,伴头晕半月余。主要症状包括双下肢浮肿、皮色发暗、按之疼痛、头晕头重、气短懒言、口淡纳差、乏困无力、胸胁胀满、小便短少色白、大便溏薄。中医诊断为子肿、子晕,病机为脾虚肝旺,水停瘀阻。望诊见面色苍白,舌淡胖有齿痕。闻诊无特殊。问诊提示症状广泛,涉及气、血、水三者失调。切诊脉象未明确描述。
子肿子晕脾虚肝旺水停瘀阻
查看详情 →
女,48岁,咳嗽气喘20余年,季节更替时发作,入冬加重,现症见咳嗽痰多,喘息不能平卧,畏寒怕冷,头痛眼胞如卧蚕,胸闷气短,精神萎靡,懒言少食,四肢困重。舌淡体胖有齿印,苔薄白,脉浮缓重按无力。慢性支气管炎,脾肾气虚,寒邪袭肺,痰阻气道。
慢性支气管炎脾肾气虚寒邪袭肺痰阻气道
查看详情 →
女,63岁,主诉胸胁胀满,肝区隐痛,喜太息,脘闷纳呆,大便干结如栗,3至4日一行,甚则一周不解,病程3年。中医病名属肝郁化火,证型为肝郁化火,气阴两伤。望诊见舌红乏津少苔,闻诊见口干口苦,问诊见精神抑郁,消瘦乏力,多饮多尿,眠差梦多,切诊见脉弦细无力。
脉弦细无力糖尿病肝郁化火气阴两伤
查看详情 →
男,7岁,发热1个月,疲倦无力,食欲不好。体温39.4℃,面色苍白,肝脾肿大,淋巴结肿大。血色素低,白细胞减少,幼稚淋巴细胞,骨髓象符合急性淋巴性白血病。舌质红,脉细数而弱。正气素虚,热郁少阳,虚实互见。复诊时体温正常,肝脾缩小,舌质浅红,脉微弱而数。邪势已退,正气显虚。
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正气素虚热郁少阳虚实互见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1岁,男性。主诉心悸5年,加重半年余。症状包括心慌气短、活动后加重、头晕自汗、疲乏无力、纳食欠佳、心前区疼痛、畏寒肢冷、大便稀软。面色萎黄,形体消瘦,语声低微,舌质澹,苔薄白,脉沉细结。中医诊断心悸,证型为中气亏虚、气血不足、中气虚寒。病因病机为劳累过度耗伤中气,中阳不足,虚寒之证。
心悸中气亏虚气血不足中气虚寒
查看详情 →
患者72岁,女性。突发昏迷,跌倒,意识不清,左半身偏瘫,病理反射阳性,发热不退,面颊潮红,右眼瞳孔缩小,头额发热,手心热,大便4日未行,牙关紧闭,小便赤涩,遗尿,气促,口眼歪斜。舌绛苔黄燥,脉弦劲滑数。诊断为中腑闭证,辨证为肝阳暴张,痰火壅盛,清窍闭塞,实热内结。
脉弦无力高血压中腑闭证肝阳暴张
查看详情 →
患者58岁,女性。主诉耳鸣,劳动后、思念儿子或下蹲站起后加重。现病史见少气懒言、倦怠乏力、面色无华、纳呆、腹胀、便溏、身凉、微喘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。脉弱。病因病机为劳倦思虑伤脾,脾胃虚弱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宗脉空虚,兼肾阳虚温煦无力及肾不纳气。诊断为脾肾阳虚证。
耳鸣脾虚肾阳虚
查看详情 →